如何使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找出 SEO 問題?

在網站經營的過程中,最常見的 SEO 問題往往隱藏在數據背後,像是網頁未被收錄、點擊率(CTR)異常偏低、或是特定關鍵字的曝光量突然下降等,這些問題如果未及時察覺,將會嚴重影響網站排名與流量。
想知道如何使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找出 SEO 問題並有效改善網站表現嗎?本文將帶你從 GSC 的基本操作切入,逐步學會分析指標、辨識問題來源,並提供實用範例與最佳做法,幫助你快速診斷與優化網站 SEO 狀況。
對我來說,Google Search Console(GSC) 就像網站的體檢中心——不論是剛上線的新站、還是經營多年的品牌,都能透過它找到潛在問題,並調整 SEO 策略。

一、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看懂網站健康狀況

在開始解決 SEO 問題之前,先得熟悉這個工具的基礎功能。
Google Search Console(GSC) 是 Google 官方推出的免費網站分析平台,主要用途就是讓你了解「網站在 Google 搜尋中的表現」。
當我第一次建立新網站時,最先做的事不是寫文章,而是先開 GSC。只要通過驗證,就能立刻看到哪些頁面被收錄、哪些關鍵字有曝光、又有多少人實際點進來。這些數據比你想像的還直觀。

如何建立/驗證網站的Google Search Console資源?

最簡單的方式是先申請 Google Analytics 4(GA4) 並把追蹤碼嵌入網站,之後再到 GSC 新增資源。只要在右側欄輸入網站網址並提交,就能完成驗證。
這一步看似基本,但很多人都卡在這裡——沒有驗證成功,就無法讓 GSC 正確讀取資料。
image4

以下是Google Search Console最常用的兩大功能:

1. 用「成效報表」看出網站哪些關鍵字最有潛力

進入 Google Search Console(GSC) 之後,第一個要看的就是「成效」報表。這裡就像是網站的流量儀表板,能讓你快速看出哪個關鍵字正把訪客帶進來。
我第一次打開時,最讓我驚訝的,是那些我原本沒特別優化的關鍵字,居然帶來最多曝光。報表裡可以看到:
  • 使用者是透過哪些 搜尋關鍵字 點進網站
  • 每個頁面的 曝光次數與點擊率(CTR)
  • 甚至能比對不同國家與裝置的流量差異
image1

以下是我常用的判斷方式:
如果某個關鍵字的曝光量很高、但點擊率很低,代表你的標題或描述吸引力不夠。這時我會回去修改 meta title 和 meta description 的文字,讓它更貼近使用者搜尋意圖。
若想提升整體排名,則必須針對該頁面內容做更深入的優化,例如增加段落深度或補上實例。
這份報表的價值在於,它不只是數據,而是能直接告訴你「使用者真正關心什麼」。

2. 用「索引報表」找出 Google 沒收錄的關鍵頁面

在了解網站流量後,接下來該檢查的是「Google 看到哪些頁面、又漏了哪些」。
這時候就輪到 Google Search Console(GSC)的索引報表 登場。
我每次維護網站時,都會先開這個頁面。因為它能直接顯示 Google 在爬網站時遇到的問題。像有時明明頁面存在,但卻被標記「找不到(404)」或「已檢索-尚未建立索引」。這代表 Google 找到你的頁面,卻暫時沒有把它放進搜尋結果。
以下幾種情況我最常遇到:
  • 頁面重新導向:設定了 301 或 302 跳轉,GSC 會提醒你確認是否正確。
  • 轉址式 404:跳轉之後的頁面失效,修正轉址目標就能解決。
  • 因拒絕存取(403)封鎖:通常是登入頁面或後台功能頁,可以加上 noindex。
  • 伺服器錯誤(5xx):這多半是主機短暫異常,等恢復正常再觀察即可。
  • 遭 noindex 排除:確認是否你自己不希望這頁被收錄。
  • 重複內容頁:購物網站最常見,設定標準網址(canonical)就能避免。
特別會搞混的兩個狀態:
我最常遇到的兩種情況,是「已找到-尚未建立索引」和「已檢索-尚未建立索引」。
前者代表 Google 知道你的頁面存在,但還沒實際爬取內容;後者則是已經讀完頁面內容,卻暫時沒有收錄。
通常這兩種情況都與內容品質、內部連結結構或頁面新舊程度有關。
我會先檢查該頁是不是重複或沒有內部連結,接著再用「要求建立索引」功能手動提交。
image2

二、讓 Google Search Console 更快發現網站重點頁面

當我在幫客戶做 SEO 時,常遇到一個問題:
「網站內容明明很好,但 Google 卻一直不收錄。」
其實這通常不是內容問題,而是 Google 根本還沒找到那頁面
要解決這件事,有兩個設定非常關鍵——Sitemap.xml 和 Robots.txt。
這兩個就像是給 Google 的地圖與指令書:前者告訴它「網站有哪些重要頁面」,後者告訴它「哪些地方不用進去」。
image3
 

1. Sitemap.xml:讓 Google 有方向地爬

Step01. 我會建議所有網站都建立 Sitemap,無論是用 WordPress、Shopify 還是手刻網站。
有些後台可以自動更新 sitemap.xml,有些則需要手動上傳。
Step02. 完成後,進入 GSC 點擊左側的「Sitemap」,在輸入框中貼上 sitemap 的路徑(例如 https://你的網站/sitemap.xml),再按提交。
Step03. Google 接收到後,就會定期回來查看這份檔案,有新增或修改的頁面都能快速被偵測。
如果狀態顯示「成功」,代表索引提交沒問題。第一次上傳有時會顯示失敗,這個時候不用太緊張,通常是延遲造成,等幾分鐘再重新整理就好。
小提醒:
若新增了重點頁面,例如主題專區或產品頁,建議再手動提交一次給 GSC。這樣能讓爬蟲更快知道它的存在。
 

2. Robots.txt:決定哪些頁面該被爬

Robots.txt 就像網站門口的守衛,它會告訴爬蟲哪些路徑可以走、哪些不行。
在檔案中,你可以設定「Disallow」來限制某些資料夾或頁面不被爬取,也能在裡面標註 Sitemap 的位置。
但要注意,Robots.txt 並不是封鎖搜尋結果的最佳方式。
如果你不想讓特定頁面出現在搜尋結果上,應該使用 noindex 標籤,而不是單純在 Robots.txt 裡加網址。

三、Google Search Console 使用時要注意的幾件事

 

持續更新內容品質

如果你發現 GSC 裡的點擊數或曝光量忽然下降,別急著怪演算法。
我通常會先回頭看網頁內容:是不是資訊太舊、競爭對手的內容更完整,或是使用者搜尋意圖改變了?
只要內容有價值、標題夠吸引、描述貼近使用者需求,流量自然會回來。
 

別忽略網站架構設計

SEO 不只是關鍵字,也關乎網站結構。
導覽層級太深或沒有麵包屑導航,Google 爬蟲會花更多力氣才能找到頁面。
我的原則是:重要頁面最好在三層以內能被點到。這樣不只對 Google 友善,對使用者也更直覺。
 

定期檢查反向連結(Backlink)

有時 GSC 會顯示一些奇怪的外部網站連回你的頁面,那可能是垃圾連結。這類連結不只沒幫助,還可能拉低整體權重。遇到時我會用 Google 官方提供的 「禁止連結工具(Disavow Links Tool)」 來拒絕這些不良連結,保持網站的乾淨度。
 

四、常見問題 FAQ:用 GSC 排查 SEO 問題時會遇到的狀況

Q1. 為什麼我的網頁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顯示「已檢索—目前尚未建立索引」?

這代表 Google 已經找到該網址,但尚未將其收錄到搜尋結果中。可能原因包括內容品質不足、與網站主題不符或重複內容太多。建議改善文章品質、增加內部連結,並透過 GSC 的「要求建立索引」功能重新提交。
 

Q2:Google Search Console 的「成效報表」要如何用來提升 SEO?

「成效報表」可顯示曝光次數、點擊率(CTR)及平均排名。你可以從中找出曝光高但點擊率低的關鍵字頁面,針對該頁面的標題(Title)與描述(Meta Description)進行優化,提升使用者點擊意願。
 

Q3:如果網站出現大量 404 錯誤,會影響 SEO 嗎?

會有一定影響。Google 可能會判定網站維護不良或用戶體驗差。建議在 GSC 的「索引」報表中檢查 404 錯誤,並設定正確的 301 轉址,確保搜尋引擎與使用者能導向正確頁面。
 

Q4:如何讓新網站更快被 Google 收錄?

確保網站有正確的 sitemap.xml 並已在 GSC 提交,同時 robots.txt 沒有封鎖重要頁面。建立高品質內容,並從社群或其他網站取得自然連結,也有助於加速 Google 的發現與收錄。
 

Q5:Google Search Console 顯示「行動裝置體驗不佳」會影響排名嗎?

會。自 2024 年後,行動裝置使用體驗被納入 SEO 排名指標。如果頁面載入速度慢、按鈕太小或內容超出畫面範圍,都可能導致排名下降。建議使用 GSC 的「行動裝置易用性」報表檢查並修正問題。

五、進階技巧:整合 GA4 與品牌詞分析

當你已經熟悉 Google Search Console(GSC)的基本操作後,可以進一步把它和 Google Analytics 4(GA4)結合起來,做出更細緻、也更貼近實際策略的 SEO 數據分析。
其中一個我自己很常用的技巧,就是透過這兩個工具交叉觀察「品牌詞(Branded)」與「非品牌詞(Non-branded)」的流量差異,藉此調整內容方向。

為什麼要分析品牌詞與非品牌詞?

品牌詞的搜尋者通常已經認識你,例如搜尋「SEO 教學」這類帶有品牌名稱的關鍵字;而非品牌詞像「GSC 教學」或「SEO 指標說明」,多半是潛在新訪客在探索階段的搜尋。這個差異非常關鍵。
當你把兩者區分開來,就能更清楚看出:
目前流量是不是過度依賴品牌知名度?
哪些內容成功吸引了還不認識你的新用戶?
未來應該把 SEO 投資放在哪些非品牌關鍵字上?
我自己在做這類分析時,常會發現一些意外的亮點文章——原本只是隨手寫的教學文,結果反而成了吸引陌生流量的主力。

從 GSC 匯出查詢報表來分類分析

操作方式很簡單:
  • 在 GSC 中打開「成效」→「查詢」報表。
  • 點右上角「匯出」,下載 CSV 檔。
  • 在 Excel 或 Google Sheets 裡,用條件公式篩選查詢字詞,例如只抓出包含「SEO 教學」的字串,就能快速分出品牌與非品牌查詢。

這樣做的好處是,你可以直觀看到品牌詞與非品牌詞的曝光量、點擊率、排名差異。
 

結合 GA4,看得更深一層

GSC 告訴你使用者怎麼找到網站,但它並不揭露「他們進來之後做了什麼」。這部分可以交給 GA4。
在 GA4 裡觀察品牌詞與非品牌詞的使用者:
  • 平均停留時間、跳出率、轉換率有什麼不同?
  • 哪些查詢的流量帶來更高的註冊、購買或表單送出?

這樣整合分析的方式,能讓你不只是「看到」流量,而是真正理解流量背後的人在想什麼、做什麼。SEO 不只是關鍵字遊戲,更是一場理解使用者的長期對話。
 

相關參考資料

Search Console 說明中心
https://support.google.com/webmasters/ 
用途:引用 GSC 成效報表、索引報表、網站驗證與常見錯誤定義。

Search Console 數據報表說明頁
https://support.google.com/webmasters/answer/7440203?hl=zh-Hant 
用途:解釋「已檢索-尚未建立索引」等狀態含義。

如何提交 Sitemap 給 Google
https://developers.google.com/search/docs/crawling-indexing/sitemaps/build-sitemap?visit_id=638972470616560390-2112351408&rd=1&hl=zh-tw
用途:作為 Sitemap.xml 操作教學的佐證。

Robots.txt 使用說明
https://developers.google.com/search/docs/advanced/robots/intro
用途:解釋 Robots.txt 的功能與限制。

Disavow Tool 官方介紹
https://support.google.com/webmasters/answer/2648487
用途:對應「拒絕垃圾連結」段落的引用來源。

SEO 整體最佳做法
https://developers.google.com/search/docs/fundamentals/seo-starter-guide 
用途:作為「網站結構/內部連結優化」段落的背景補充。
Web Design Article

更多網頁設計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