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企業常見的5大SEO盲點與迷思揭露:你中了幾項?

在台灣,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 SEO(搜尋引擎優化)的重要性,但實際執行時卻常掉入「盲點陷阱」。
有些公司投入數十萬預算、寫了上百篇文章,網站排名卻始終卡在第二頁。
問題往往不在預算,而是出在策略方向錯誤。
我自己輔導企業做 SEO 時,也常看到這些熟悉的錯誤:關鍵字選得太泛、改版沒設轉址、甚至忘了壓縮圖片。
這篇文章就整理出台灣企業最常見的五大 SEO 盲點,搭配實際改善方向,讓你一看就能對症下藥。

盲點一:只做熱門關鍵字,不做長尾關鍵字

許多企業在做關鍵字規劃時,總是鎖定那些搜尋量最高的熱門詞,像「美容診所」、「冷氣維修」、「台北律師」。
問題是——這些詞競爭極高,小型品牌很難在短時間內擠進首頁。
我曾協助一家中小企業,他們堅持只做「牙齒美白」這類超熱門詞,結果花了一年時間仍沒見到自然流量。
直到我們改變策略,加入像「台北牙齒美白推薦」、「牙醫診所價格比較」這些長尾關鍵字(Long-tail Keywords),三個月內點擊率就提升了 40%。
長尾關鍵字搜尋量雖然較低,但轉換率通常更高,也更貼近使用者的真實搜尋意圖。
我們這邊建議的做法是:
  • 先設定一個主要關鍵字,例如:
    「台北冷氣維修推薦」
    「美容診所除斑價格」
    「商業法律顧問費用」
  • 再用關鍵字工具(像 Ahrefs、Ubersuggest)延伸出具體搜尋詞
  • 佈局這些詞彙的內容頁,累積自然流量
長尾詞雖然搜尋量較低,但轉換率更高,也更符合使用者真實搜尋意圖。
建議可以選定一個主要關鍵字後,依據這個主關鍵字去做延伸,抓取有流量的長尾關鍵字做佈局,等到這些長尾關鍵字有流量成績後,再往上去競爭熱門關鍵字會更容易。

盲點二:網站速度慢、圖片沒壓縮

再漂亮的網站,如果載入超過三秒,訪客大多不會等你。Google 的研究也證實,載入時間超過 3 秒,跳出率可能飆到 50% 以上
這也是許多台灣企業做 SEO 時最大的隱形殺手——網站太慢。
我看過一間電商網站,用了滿滿的輪播圖、影片背景,看起來高級又時尚,但首頁載入要七秒。結果廣告預算花得兇,轉換卻不升反降。
速度不只是使用者體驗問題,更會直接影響排名。Google 在排名演算法中納入了 Core Web Vitals(網站核心效能指標),
其中包含:
  • LCP(Largest Contentful Paint):主要內容的載入時間,建議低於 2.5 秒。
  • INP(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):互動反應速度,越低越好。
  • CLS(Cumulative Layout Shift):版面穩定度,避免跳動。
這些指標其實都能在 PageSpeed InsightsGTmetrix 測到,建議企業主自己操作一次,分數如果低於 85,就代表還有優化空間。

改進建議

如果你想讓網站更快、SEO 表現更穩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:
  • 圖片壓縮:試試 Squoosh,Google 官方工具,能無損壓縮 PNG、JPG、WebP。
  • 啟用 CDN 快取:像 Cloudflare、Fastly 都能提升跨區載入速度。
  • 清理冗餘程式碼:移除不必要的 JavaScript、CSS 效果。
  • 圖片格式升級:優先使用 WebP 或 AVIF,比 JPEG 小 30~50%。
這些都是實測能讓網站分數大幅提升的做法。
別小看這些細節,因為在「SEO 台灣」的競爭環境裡,速度慢不只是「拖」,而是會直接掉流量、掉轉換的最可能的原因。

盲點三:網站改版沒有 301 轉址

很多企業在網站改版後流量瞬間崩盤,第一反應往往是「是不是新設計有問題?」
但真兇其實常常不是設計,而是忘了做 301 轉址(Redirect)
我曾遇過一家 B2B 製造業網站,他們為了重整品牌形象改版,結果上線一週內自然流量掉了 70%。
一查才發現,原本在 Google 排名前三的「產品介紹頁」全換了新網址,卻沒設定轉址。
搜尋引擎因此重新索引,把這些頁面當成「全新的內容」,導致原有權重歸零。

為什麼 301 轉址這麼重要?

因為它就像網站的「搬家通知」。
當你搬到新網址,如果沒留通知給搜尋引擎,它就會認為舊頁面消失,新頁面又是陌生的,301 轉址能將舊網址的權重、流量與外部連結價值完整傳遞給新頁面,維持原有的搜尋排名與自然流量。

常見 301 錯誤範例

舊網址 新網址 問題
https://example.com/service.html https://example.com/services/ 未設 301,導致原權重消失
https://example.com/about-us.html https://example.com/about/ 搜尋引擎重新索引,流量歸零
這種情況在台灣企業改版時非常普遍。
很多人以為「搜尋引擎會自己找得到新網址」,但事實上並不會。

改進建議

在網站重新上線前,請務必做以下幾件事:
  1. 匯出舊網址清單:可用 Screaming Frog 或 Search Console。
  2. 建立轉址對應表:明確列出每個舊網址的新目標頁。
  3. 設定 301 規則:於伺服器端(.htaccess、Nginx、Cloudflare Rules)設定永久轉址。
  4. 測試是否成功導流:用「Redirect Checker」或 Chrome 開發者工具確認狀態碼為 301
這樣做能確保網站改版後不掉權重、不掉排名,並讓搜尋引擎快速更新索引。
我自己的實測經驗是,只要轉址規劃完整,排名幾乎可在兩週內恢復原本表現。
改版是一個重新定義品牌形象的好機會,但別讓技術細節成為流量黑洞。
在「SEO 台灣」的競爭環境中,301 轉址就是維護網站生命線的保險絲

盲點四:缺少本地 SEO(Local SEO)

很多台灣企業在做 SEO 時,會把心力都放在「全國性關鍵字」上,例如「咖啡廳推薦」或「健身教練」。
但對於有實體店面或區域服務的商家來說,真正能帶來客流量的關鍵字,其實是地區型的搜尋詞
我曾協助一間位於台北中山區的甜點店,他們網站設計漂亮、拍照也很精緻,但搜尋「台北 甜點店」卻完全找不到。
原因就在於——網站內容沒有任何地區關鍵字,Google 商家也沒認領。
優化後,我們在網頁標題與描述中加上「中山區」、「捷運站附近」,同時補齊 Google 商家(Google Business Profile)資訊:
地址、營業時間、店內照片、顧客評價。
結果三週內,他們在「附近甜點店」搜尋結果中就出現在前三名,來店數量直接翻倍。

為什麼本地 SEO 這麼重要?

Google 搜尋行為早就改變。
越來越多用戶輸入的查詢語句帶有地區修飾詞,例如「台北修手機」、「高雄冷氣維修」。
搜尋引擎會優先顯示「地圖結果」與「Google 商家卡片」。
如果你沒有設定這些資訊,就算網站做得再好,也可能完全不在搜尋結果裡。

改進建議

以下是我在幫企業做本地 SEO 時會建議的幾個實作方向:
  1. 認領並完整填寫 Google 商家(GBP)
    確保「NAP 一致性」:公司名稱、地址、電話要完全相同。
    上傳店內外實景照片,鼓勵顧客留下真實評論。
  2. 在網站內容加入地區關鍵字
    範例:「台北中山區美甲」、「新竹工業區物流」、「台中冷氣維修」。
    可在標題(Title)、內文小標(H2/H3)、meta 描述自然出現。
  3. 建立分店或地區著陸頁
    若有多據點,為每個地區建立單獨頁面,並嵌入 Google 地圖。
  4. 適度搭配廣告曝光
    可使用 Google Ads 的地區設定功能,增加地區搜尋點擊量。
我常說:「本地 SEO 是最便宜的流量入口」。
因為這些搜尋者的意圖明確——他們不是「好奇」,而是「準備消費」。
當你的網站能在地圖結果中出現,就等於每天都有免費廣告在替你曝光。

盲點五:沒有持續產出內容

很多企業以為 SEO 是「做一次就結束」的工程,網站上了線、內容放了幾篇文章,就覺得任務完成。
但在搜尋引擎的眼裡,內容的新鮮度、持續度和品質穩定性,才是影響排名的關鍵。
我曾輔導過一間軟體公司,他們初期的 SEO 成效很好,但後來半年沒再更新。
結果 Google 抓取頻率逐漸下降,新文章也排不上首頁。
當我們重新建立「內容產出計畫」——每月固定更新 4 篇主題文章、每季回頭更新舊文,網站流量三個月內回升了 60%。

為什麼持續內容這麼重要?

搜尋引擎的運作邏輯很像「信任評分」。
你越常更新、越主動維護,它越相信你的網站是活的、可靠的。
反過來說,如果長期沒有動靜,Google 會降低抓取頻率,甚至覺得你的品牌已經「過氣」。
這也是為什麼「SEO 台灣」市場競爭激烈,很多公司砸預算買外部連結,卻忽略了內部內容的長期積累

改進建議

以下幾個策略,是我在企業內容顧問案中最常建議的做法:
  1. 建立內容日曆(Content Calendar)
    每月至少更新 2–4 篇新文章。
    內容類型可分為三種:
    教學型內容(建立信任)/案例型內容(展示專業)/推廣型內容(引導轉換)
  2. 定期回頭更新舊文
    每季檢視熱門文章數據,補上新資料或案例。
    透過「內容更新」維持搜尋引擎對該頁的關注。
  3. 內部連結策略
    將新內容與舊內容互相串接,提升整體網站權重。
  4. 追蹤成效
    使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、GA4 檢查哪些內容帶來自然流量。
    每月檢討哪些主題能持續吸引點擊,作為下一輪優化方向。
我常提醒客戶:SEO 不是衝刺,而是長跑。
只要持續更新、讓網站保持活性,搜尋引擎自然會回報你穩定的曝光與流量。
畢竟,在「搜尋引擎最佳化」的世界裡,最可怕的不是競爭對手進步,而是你自己停下來。

如何檢查你的網站是否中招?

如果你剛看完前面五個盲點,心裡開始懷疑「我是不是也踩到了幾個?」
這裡整理了一份簡單的自查流程,讓你用 10 分鐘快速判斷自己網站的 SEO 健康狀況。
  1. 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看趨勢
    觀察最近三個月自然流量變化。若明顯下滑,代表部分頁面可能失去曝光。
    延伸閱讀:如何使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找出 SEO 問題?
  2. 用 PageSpeed Insights 測試載入速度
    手機版分數若低於 85,代表仍有速度瓶頸。
  3. 檢查熱門關鍵字佈局
    是否全是熱門詞?有沒有長尾詞或地區詞的配置?
  4. 確認網站結構與轉址狀況
    改版過後是否有設定 301?
  5. 審視內容新鮮度
    最近一篇新文章是什麼時候發的?三個月前?那代表搜尋引擎可能也快忘記你了。
這份自查表我自己在企業顧問案中都會用。它不需要專業知識,但能幫你看出關鍵問題。
如果你想更深入分析,也可以使用像 Ahrefs、Ubersuggest 等工具,觀察關鍵字排名波動與競爭強度。

最新 SEO 趨勢:AI 與搜尋生成體驗(SGE)

2025 年的 SEO 已經不只是「關鍵字排名」的遊戲。
隨著 Google 搜尋進入 生成式 AI(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, SGE) 時代,搜尋結果變得更互動、更主觀。
這對企業的內容策略來說,是一場全新挑戰。
過去我們只要爭首頁,現在還得爭「AI 摘要卡片」的位置。
SGE 會直接從多篇內容中抽取精華、整合出答案,而非僅列出連結。
要被選入這類摘要,你的內容必須同時具備:
  • 明確結構(H 標籤、條列、摘要段)
  • 高信任度(EEAT:專業性、權威性、可信度)
  • 即時更新(Freshness)
建議企業主在撰寫內容時,不妨思考:「如果我是 AI,要怎麼判斷這篇文章夠專業?」
這種思維能讓你的 SEO 策略更貼近未來搜尋模式。

FAQ:台灣企業常見 SEO 問題

Q1:為什麼只做熱門關鍵字會失敗?

熱門關鍵字競爭激烈、轉換率低,小型企業往往難以在短期內進入首頁。
建議同時結合長尾關鍵字策略,以精準吸引有明確意圖的潛在客戶。這些關鍵字搜尋量雖低,但轉換率更高,也更貼近實際搜尋行為。

Q2:長尾關鍵字要怎麼找?

可以從 Google 自動完成、搜尋相關字、客服常見問題、Search Console 搜尋詞或論壇與社群語彙中取得靈感。
再用 Ahrefs、Ubersuggest 等工具驗證搜尋量與競爭度,挑出「搜尋量適中、轉換意圖明確」的詞來做佈局。

Q3:網站速度慢真的會影響排名嗎?

會。Google 在排名時會評估 Core Web Vitals(網站核心效能指標),包括:
  • LCP(Largest Contentful Paint):主要內容載入時間
  • INP(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):互動反應速度
  • CLS(Cumulative Layout Shift):版面穩定度
若網站載入過慢,會造成排名下滑與使用者跳出率提升。
建議壓縮圖片、啟用快取與 CDN,並用 PageSpeed Insights 測試分數,目標至少 85 分以上。

Q4:圖片一定要改成 WebP 嗎?

建議優先使用 WebP 或 AVIF,能顯著減少檔案大小、提升載入速度。
若網站需要兼容舊版瀏覽器,仍可保留 JPEG 格式。
記得上傳前先用 Squoosh 進行無損壓縮,畫質好、速度快。

Q5:網站改版為什麼一定要做 301 轉址?

因為 301 能保留舊頁面的 SEO 權重,並把流量導向新網址。
如果忽略這一步,搜尋引擎會重新索引新頁面,導致原有排名與連結價值歸零。
改版前應匯出舊網址清單、建立對應表,再逐一設定永久轉址(301 redirect)。

Q6:301 跟 302 有什麼差別?

301:永久轉址,會完整傳遞權重。
302:暫時轉址,不會完整繼承權重。
若為改版或網站結構更新,一律使用 301。
延伸閱讀:301 轉址是什麼?

Q7:本地 SEO 要怎麼開始?

先到 Google 商家(Google Business Profile) 認領公司資料,確保「NAP 一致性」(名稱、地址、電話一致),上傳實景照片、填寫營業時間並鼓勵顧客留下評論。
接著在網站中加入地區關鍵字,如「台北中山區美甲」、「台中冷氣維修」。
若有多分店,為每個地區建立獨立著陸頁並嵌入地圖,同時善用 Schema 標記提升地圖排名。

Q8:內容多久更新一次比較好?

建議每月更新 2–4 篇新文章,並定期回頭更新舊文。
若是熱門主題或與時效性高的議題(例如 AI 搜尋趨勢、SGE),建議每季更新一次統計數據與案例。
定期更新能維持網站活性,也有助搜尋引擎持續抓取與評估權重。

Q9:新網站做 SEO 要多久才會見效?

通常需要 3–6 個月 才能看到初步成效。若產業競爭激烈、內容量大,穩定成果約需 6–12 個月。
建議持續監控關鍵字排名與自然流量,並調整內容方向。
More Seo Articles

更多SEO行銷相關文章

在本SEO指南的第二章中,您將學習搜索引擎的工作方式,人們如何使用它們以及他們提交的搜索查詢類型。我們將介紹Google的技術背景。